2021年10月25日

 来源:leyu乐鱼在线登录入口    |      发布时间:2024-01-19 19:05:55

  2018年,全世界最大的全潜式智能网箱“深蓝一号”启用,装备于黄海冷水团三文鱼养殖项目。(资料片)

  刚刚过去的9月,对于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来说至关重要。公司研发的体内植入用超纯海藻酸钠完成了CDE(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登记备案,标志着体内植入级海藻酸钠打破国外垄断,开启国产化之路,将带动下游制品百亿级市场。近年来,随着山东加快海洋强省建设,海洋产业迎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一大批像明月海藻这样的企业脱颖而出,成为行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

  海洋是高水平发展的战略要地。做好经略海洋的文章,对于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来说,是从一棵海藻开始的。作为一种极为珍贵的海洋生物材料,体内植入用超纯海藻酸钠可用于开发治疗肿瘤、糖尿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及生物医药制品。“如果我们卡在超纯海藻酸钠,下游的相关制品就没法进行研究和开发。”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理化改性研究室副主任张德蒙说。

  此前,美国IFF公司旗下Novamatrix系列超纯海藻酸钠是全球唯一商品化的组织工程级海藻酸钠,非无菌产品售价109美元/克,无菌产品售价更是高达878美元/克。价格比黄金要贵出数倍,生产周期还比较长,超纯海藻酸钠的全球供应量非常有限。“像日本一些企业,它们几个月只能提供100克的产能。”

  从建厂起,明月海藻似乎就肩负起了这样一种任务,那就是破解原料进口短缺的难题。上世纪60年代,国际上中断了向我国出口碘,为解决国民用碘及军事用碘难题,1968年,明月海藻集团的前身胶南县海洋化工厂成立,成为当时国内第一批以海带制碘为主的企业。

  1998年,公司开始实行改制,2004年组建成立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成为一家以大型褐藻为原料提取海藻生物制品的高技术企业,围绕海藻活性物质的深度开发和应用,形成了拥有海藻酸盐、功能糖醇、海洋功能食品和动物营养、植物营养产品、海洋化妆品、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等蓝色产业板块蓝色产业集团。

  加快海洋产业布局,山东涌现了一批像明月海藻这样的企业,一批批打破国内空白的技术和产品相继亮相。在滨州海忠软管制造有限公司的展示区,数十种不同结构、大小的软管整齐排列着,这一些产品主要是用于输气、输油。

  作为国内首家制作深海软管的企业,海忠软管从输水软管做起,输油、输气软管则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从输水到输油输气,可谓是0到1的区别,其中的困难,海忠软管总经理唐光盛深有体会,四五年的时间,为做一根合格的软管,他们不停地验证,一项一项技术难题被攻克,在2010年,公司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填补了海洋软管中国制造和应用的空白。

  迄今为止,海忠软管公司已经生产并成功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的注水、输油、输气及混输软管共计400公里。2017年,在取得相应的设计、生产资质后,公司完成了马来西亚几个油田的输油软管供货项目,将中国制造推向世界。

  软管技术突破的背后是公司对科研攻关的重视和大力投入。为突破国外垄断和技术封锁,公司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仅在实验室和试验设备上的投入就超过2000万元,建立起了全国首个海洋软管管体材料试验中心和原型试验车间,试验设备合计超过100台套,满足了国际标准对海洋软管规定的全部材料试验和原型试验的要求,经过层层试验,才取得了最终成果。“单单铠装层研发这一项,海忠软管就做了上千次实验,消耗了200吨钢材。”

  2017年4月28日,中国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2”在大连成功出坞下水,前往南沙群岛作业。该钻井平台的设计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恶劣海洋环境。这一利器有一个核心部件,叫深海隔水套管,在钻井过程中,将海水与钻头隔离。

  豪迈始创于1995年,资产从当初的100万元,负债96%,到现在总资产109亿元,占地4500余亩;员工队伍从当初的34人,壮大到今天的19000多人;从第一年亏损18万元到今天年纳税7亿元;产品从承揽零星加工发展到轮胎模具、气门芯和风电变速箱箱体三项世界冠军,轮胎模具出口额占国内同种类型的产品的90%以上;从小作坊起步,到如今拥有47家子分公司,辖1家上市公司、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海外公司,形成了覆盖全球的生产和服务体系。

  的确,深海隔水套管的成功研发离不开豪迈人的锲而不舍和各出其力。“我们有工程技术中心,近百人的开发团队,工厂这边也有大量的装备研发人员,包括我们广大的一线员工,都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大量的创新。公司形成了全员创新的机制和文化。”豪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唐立星介绍说。

  深海隔水套管作为钻井平台重要的一环,曾有企业花费了七八年时间,但未成功。虽然风险很大,但不介入研究,就永远掌握不了这项技术。2015年,豪迈开始攻克深海隔水套管技术难题,小组成员虽都是业务骨干,但对做深海隔水管道都没有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24小时不停,循环试验,先后更换过25种焊材,进行了200多套试验,持续了将近一年才最终通过了该焊评。像这样的技术难关还有很多,两年多的时间里都被团队一个接一个克服了,生产一线的师傅也是脑洞大开,创新的火花不断闪现。

  2018年,全世界最大的全潜式智能网箱——“深蓝一号”启用,装备于黄海冷水团三文鱼养殖项目。这座相当于40个标准游泳池大小、质量超过1500吨的“巨无霸”,总投资1.15亿元,设计研发突破了总体设计、沉浮控制、鲨鱼防护等多项核心技术,是我国在深远海渔业养殖装备自主设计研发上取得的重大突破,具有完全独立的知识产权。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三文鱼项目启动以来,经历了很多次的失败,一直到2021年才尝到了甜头。“2017年养殖网被鲨鱼咬破损失惨重,2018年修复磨损设备,2020年又遇疫情,直到今年六月我们才将第一批三文鱼捕捞出来。”万泽丰常务副总经理李泽明感慨,他们开始也没想到会这么久才能看到成效,该项目光智能养殖网箱就投入了1.15亿元,中间经历了6年的出鱼空当期。“这一个项目是边干边投入,投入慢慢的变多,就必须得干下去,不然前面的投入就全没了。”

  我国深海养殖三文鱼实现零的突破,有专注坚持的因素,也有企业突破自我压力的因素,当然,回报也是丰厚的,随着项目在未来进行复制扩增,前景不可限量。据了解,我国三文鱼每年的进口量在10万吨左右,而今年“深蓝一号”产了不到800吨。“目前仅仅把国内的需求填满,我们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

  目前,“深蓝一号”所在的黄海冷水团,慢慢的变成了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由山东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建设,是农业农村部批复的全国首个国家级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目前,该项目已纳入国家“蓝色粮仓科学技术创新”、山东省“十四五”规划和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试验区分为甲、乙两个区域,总面积553.6平方公里,底层海水温度常年保持在12℃以下,适宜鲑鳟鱼等三文鱼的生长。

  山东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常务副总汤庆凯表示:“在未来的3至5年内,围绕着三文鱼的养殖、育苗,包括饲料,精深加工和高端装备的研发和制造,打造一个全产业链条的示范工程,同时也能够为全国的深远海绿色养殖提供一个可复制的经验,推动我们国家深远海养殖发展更上一个台阶,也实现我们传统渔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