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合从:为家乡造一座花园

 来源:leyu乐鱼在线登录入口    |      发布时间:2023-12-21 07:03:45

  人物名片:陈合从,1971年出生,赤溪镇棕利头村人。现为棕榈湾开发公司董事长。

  以为陈合从只是个商人,不料他说自己还是位医生。从农民到篾匠学徒,从信封抄写员到省卫校(现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从诊所医生到耐火材料厂厂长,在“70后”创业大军中,陈合从显得“另类”,甚至有点“拧巴”。

  当遭遇一场官司之后,他硬是自学法律考取文凭,成为杭州两家医院的法律顾问。

  驾车进入龙魁线公里即到棕利头村。背山面海的棕利头自明代以来就是海防重地。今年45岁的陈合从就是从这个村子走出去的。

  棕利头地形险要,山岭崎岖。旧时,村人多不宽裕,送子女上学的家庭并不多。不过,陈合从是幸运的。他的父亲是个篾匠,母亲是个裁缝。手艺人做手艺活,家里多多少少比种地耕田的农民要好了些。

  中学毕业后,陈合从先是在家务农,下地干活,偶尔也写几篇小说,但对读过书的人来说,这不算得上什么“正经工作”。听说出去打工更赚钱,于是16岁的陈合从只身来到金乡。从赤溪去金乡,先得坐船去大渔,船票5毛;从大渔换乘汽车去金乡,车票3毛。原来计划投奔亲戚,初来乍到的陈合从在偌大的金乡城怎么也找不到堂叔。眼看所带的一块八就要用光了,陈合从只好连夜挨家挨户找活干,所幸谋到一份写信封的差事。住宿,找小旅店,一晚一个床位要5毛钱。陈合从和其他旅客一起拼床,两人各付2.5毛。

  少年陈合从就在金乡城落脚了。那时他一天能写1000多个信封,写一个信封5厘,一天下来可赚5块钱。

  在金乡待久了,陈合从觉得金乡的繁华热闹,比之赤溪更像一个小城,他心里想:“那真正的城市会怎样?”藏在心里的疑问逐渐萌发出少年陈合从对未来的期盼,仿佛有一种力量在背后默默地推他向前。他想到去读书,去城市上大学。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棕利头交通不便,头疼脑热的话,村民还能上山采中药、熬药汤喝,若是害了重病,便得劳烦乡邻帮忙,把人用担架扛到镇上去看诊就医。陈合从心里就想:“若是我真的上了大学,那就要学医!”

  一年后,陈合从收到了浙江省卫生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他要去省城杭州上学了!

  “老陈家的儿子要去省城上大学了!”贫小的棕利头村几乎被这个好消息炸开了,每个人的喜悦和自豪都被好消息滋养着、膨胀着陈合从可是棕利头村第一位去省城上学的大学生!

  1987年秋季开学,陈合从背上行囊远行求学。那日,棕利头的乡亲们簇拥着陈家的父母,陪着陈合从走了很长很长的路,一直陪他走到村口。他们往陈合从的手里塞钱,有5分钱,也有1毛,虽也不算多却是满满的心意。

  出了村头,就算走了。临行前,陈合从再望一望村头的两棵大树,一个大枫树,一棵大榕树。那是多粗壮的两棵老树呀,枝叶满天,常年有喜鹊在树上筑巢,光是一个鸟巢足有一个房间那么大。树在天上,前来送他的乡亲们在树下,陈合从说,这是他永远都忘不了的场景。

  在杭州上学,陈合从也打工赚生活费。他与食堂大叔混了熟,便央着去借人家的三轮车。把拉菜的三轮车洗洗干净、铺上坐垫,跑到城站去拉客,一趟能赚两元钱。

  除了当“黑车司机”,陈合从也干过“倒卖”香烟的活。同样的香烟,在价格这一块,苍南比杭州来得低。陈合从自己不抽烟,却想到带烟去杭州。第一次,5条烟一卖,净赚十几块钱。此后,每次从苍南返杭,他都会带几条香烟,以赚些生活费。

  开诊所坐诊看病,什么病都看。一回,乡亲们扛着一个人急匆匆地进诊所。那人试图服农药自杀,被家里人及时有效地发现后送来。陈合从检查后发现患者是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导致昏厥。经过五天四夜的全力抢救,患者终于成功脱险,乡亲们都说陈合从救了一条人命。那时,他23岁。

  1995年,陈合从把自己的诊所开到县城去。租了三间连的店面,将诊所升格为门诊部,专门请来上海医生,设置西医区、中医科、中药房以及医学美容部。医疗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陈合从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看诊得一个个来,不能量化,更不可以“批发”。而卖一包药棉可以有5毛钱的利润,一车药棉就可以净赚1000多元。同在一个时间单位里,是赚一个人的钱,还是赚更多人的钱?陈合从选择了后者。

  那时的陈合从在观看《新闻联播》时,恰巧看到了这样一条新闻:全国各地开始专项整治面向公众开放的室内场所室内装修装饰材料。眼光独到的陈合从从中发现了商机耐火材料。

  随后,他积极收集各方信息,寻找技术支撑。当时的浙江工业大学正好有个研究室着手在做有个关于耐火材料的研究项目,虽然技术并不是非常成熟,但陈合从还是选了与浙工大合作。半借半贷,前期投资25万元多,陈合从引进第一条生产线。试投产第一个月,设备磨合失败,只有投入不见产出。

  “做耐火材料那样那么容易,得懂电子机械,也得懂化学化工,我们都是外行人,哪里懂!还是安心当自己的医生吧!”身边人都劝陈合从“悬崖勒马”,但陈合从还是选坚持。他把自己关在厂里埋头啃书本,亲自动手调试机器。一个月后,陈合从终于生产出了耐火材料。一出货便供不应求。厂子运行三年,陈合从不但回了本,还净赚十几万元。

  好景不长,厂里因一场官司被迫停产。也因这场官司,陈合从决定自学法律摆脱“法盲”身份,并考取法律自考文凭,成为杭州两家医院的法律顾问。

  2000年前后,陈合从转战杭州,开始涉足旅游业。从医疗到旅游,陈合从不但顺利地完成角色的转换,旅游生意也做得风生水起。除了担任浙江笑歌旅行社副总之外,陈合从还管理着两家商务酒店。

  过年回老家,村里人都说陈合从“发达了”。“现在有些乡村都发展起来了,咱们村还比较落后。合从,你的脑子转得快,能不能想想办法,给村子支支招?”听村干部这么说,陈合从的心里五味杂陈。他绕着村子边转边想,抬头看看天,看到村口那两棵繁茂的大树,苍翠的枝叶一下子把陈合从的记忆拉回20多年前,全村老小一起欢送他去省城读书的场景历历在目。百感交集中,他的脑海里忽然出现四个字乡村旅游。

  考察学习各地乡村旅游的成功案例之后,2014年,陈合从大笔划出蓝图,自筹投资千万开发建设棕利头。他给他的景区取了一个相宜又略带诗意的名字棕榈湾。

  陈合从认为,在棕利头发展乡村旅游有别的地方所没有的优势:村子背山、面海,一条沿海公路从中穿过,视野开阔,空气清新。村子里有妈祖古庙、东海民兵旧址,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发展棕利头的旅游,并非是那种单纯的以目的地以及拍照数量为乐趣的旅游,而将是更加有内涵,更多的去关注旅游质量和主题,甚至把旅游和度假真正地结合起来以达到享受的目的旅游。

  但如果要问棕榈湾做好了会怎样,做不好了会怎样。陈合从会回答你,棕榈湾只有“好”,没有“不好”。

  “好”是什么,游客多了,棕榈湾出名了,拉动村民集体致富。所谓的“不好”又是什么?指赔本吗?即便赔本,棕榈湾还在,而且棕利头村建设得更好,这哪里是“不好”!陈合从总认为人不能太计较得失,“即便我现在一无所有了,只要我还有一个清醒的大脑和健康的身体,让我再重新开始,用自己的手赚钱养家也不是困难的事情。”

  资本市场向来理性,学医出身的陈合从更是个理性的人。但在选择做棕榈湾这一个项目时,陈合从就没有太多考虑。“我对村子特别有感情。我的村、我的乡亲们都特别质朴,特别真诚,我很怀念那时的村。所以,棕榈湾并不是我的产业,它其实是我的私心,更为浪漫一点地说,它就是我一种情结和情怀,所以不太多考虑经济上的风险。不管怎么样,就当是为家乡建造一座花园。”

  陈合从总说,棕榈湾的美美在早晨和傍晚,只要在这里看过日出、赏过日落,才能真正读懂棕榈湾。为了让更多的人爱上棕榈湾,除了开发建设整治出大型草坪、风筝场、风情酒吧、甲板海鲜餐厅、烧烤区、海盗洞、鳄龙滩、好望角等一些娱乐观光场所之外,陈合从的策略是想办法让游客“住下来”。在山顶,有露营平台,最多可供500顶帐篷同时搭建,如今也是温州最大的露营地;在海边,有房车营地、集装箱旅舍、北美风情海景度假小木屋等配套设施。

  “这些建筑设备是可以再建的,但文化古迹若是不加以保护,一旦失去就再也找不回来了。”他在曾是设立的东海民兵前沿哨岗旧址上,设立了瞭望台。在过去,这个岗哨每晚有6名民兵值守,负责海上观察。年轻的时候,陈合从也曾是个民兵,说起哨岗,便特别有感情:“我们以前是摸过线环的成绩。”

  除此之外,还有棕利头的抗倭营寨遗址,隶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蒲壮所城,营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寨墙也有两三米高,由不规则的粗石垒成。陈合从在营地上塑了一尊抗倭英雄戚继光的雕像,以此提醒棕利头的年轻人铭记那一段守卫海疆艰苦卓绝的历史。

  说完了棕榈湾再回到个人,末了,陈合从悠悠地同我讲:“我这个人不会喝酒不会抽烟,扔到烟酒堆里也学不会,平时也怕过多无趣的应酬,要不你帮我宣传这个?”(记者陈惠敏)